新闻详情
水运仪象台的历史历程
日期:2025-04-30 17:27
浏览次数:833
摘要:
水运仪象台*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金兵攻入汴京后,掠走了水运仪象台,运至燕京。由于一路颠簸,机枢齿轮多有损坏,难以使用。再加上汴京与燕京的地理纬度不同,即便是使用也已不再精准;后又遭雷击,浑仪跌落。*后在金被蒙元吞灭的战争中,水运仪象台终告毁亡。
宋室南迁后,曾多次想要再造仪象台,先后找了几人来主导此事:首先找到了苏颂的助手袁惟几,因为他参与了元祐年间仪象台的研制工作,但没有成功;再找来苏颂之子苏携,“考质旧法,而苏携亦不能通也”;后来又让秦桧、朱熹等进行研制,也都没能成功制成。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水运仪象台影响之深远,构造之精妙。
新**成立后,有名的博物馆学学者、**科学技术史学家王振铎先生于1958年复制了水运仪台的模型(按1:5的比例),并发表《揭开了我国天文钟的秘密》一文;其后英国科技史**李约瑟和陈晓也成功复制了水运仪象台,还有美国、台湾等地也都出现了复原模型。1997年,日本精工表的故乡长野县,用了8年时间,终于也成功仿制了“水运仪象台”,引起国际计时仪器史学界的极大关注。2011年,国内首台按1:1比例仿制的苏颂水运仪象台在同安苏颂公园落成,这个水运仪象台不是模型,而是真实的、可以运转的一座小型天文台。理所当然地成为同安苏颂公园的“镇园之宝”。
从古今中外这么多学者、科学家,热衷于研究、复制九百多年前宋朝的苏颂及其领导的团队所造的水运仪象台,也再次证明水运仪象台在“时间”上真的具有永恒的魅力
尊敬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