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水运仪象台的工作原理及原件复原
日期:2025-04-29 00:22
浏览次数:958
摘要:
水运仪象台的构思广泛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在机械结构方面,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
水运仪象台原件在靖康之祸(1127年)时,金兵将水运仪象台掠往燕京(北京)置于司天台,在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因不便运输被丢弃,而南宋时苏携保存的手稿因无人理解其中方法而无人能仿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刘仙洲于1953年─1954年发表《**在原动力方面的发明》、《**在传动机件方面的发明》两篇关于对此仪动力研究的论文,另外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对此仪的动力也有研究,在1956年於《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考古学家王振铎于1958年*先复原水运仪象台模型,除发表《揭开了**“天文钟”的秘密》论文并绘制复原详图存世。该复原原件存放於**历史博物馆;主要由苏州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复原并送至各地科技馆或天文馆收藏。
尊敬的客户: